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邮政在“古典诗词邮票”印刷方面,工艺的变化
胶雕套印+丝网版套色+多媒体油墨+微缩雕刻+特殊油墨
《唐诗三百首》作为那年邮政为国庆献礼的邮票,可谓是尽邮资票品印刷之所能。首先抢眼的就其运用UV丝网金属油墨印刷,使得这个画面富丽堂皇;微缩雕刻更是将两万五千多字压印在这个版张之上,实现了“一版票,一本书”的设想;而多媒体油墨、檀香油墨和夜光油墨的运用,使得这票实现了“可看”、“可听”、“可嗅”和“可读”。
十年过去了,中国邮政这套邮票依旧可以堪称工艺的巅峰制作。
胶板印刷+微缩文字+多媒体油墨
到了2012年发行的《宋词》,因为让王老虎靠边之后,印刷工艺就差很多,只保留了多媒体油墨这个互动性。
因为设计师想借用“宋版书”的概念,有一丝斑驳之感,结果没有玩好,在邮票上更多给人一种“印刷不清”的感觉。虽说没有采用微缩雕刻,但是依旧采用微缩文字印刷工艺,将两万九千余字印刷在版张之上。(文字没有介入下方的古画)
胶雕套印+微缩雕刻+多媒体油墨
这个印刷从河南厂转移到帝都厂,帝都厂也是玩了老命的在印刷这套邮票上,虽说没办法和河南厂之前的《唐诗三百首》相媲没,但是在印刷图案文字的清晰度上,算是超越了《宋词》。
但是同样是使用多媒体油墨,之前的《唐诗三百首》和《宋词》是全版都可以识别,点触版张上“唐诗”与“宋词”的印文是全文诵读,点触下方古画,则是总体介绍。到了《元曲》就仅仅是邮票画面上有多媒体油墨,边纸上则没有采用。
胶雕套印
到了《诗经》邮政仅保留了雕刻印刷,姑且算他使用双色雕刻,不仅仅放弃了《诗经》全文微缩印刷(胶印或者雕刻)这个系列邮票之前最大的卖点“多媒体油墨”都放弃了,只依靠手机扫描二维码识别。
虽然总体感觉普及度是提高了,但是依靠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却增高了,已往在放大镜下寻找诗词的趣味就没有了(可能《诗经》49000余字,邮政机器压不进去)。
最后还是希望邮政的系列邮票,工艺缩水不要太严重,多生产一些可以增加互动性的油墨,不仅提升了防伪能力,也可以增加集邮过程中的趣味性。